浙江在線10月19日訊 (浙江在線通訊員 于婷婷 記者 張姮) 走進浦江加百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態處理中心,一臺臺微生物處理設備有序運作著。經過這些機器的處理,全縣各地運來的“會腐爛”垃圾搖身一變成了有機肥料,重新回到農田,增肥土壤、滋養莊稼。
在全縣參與建成生態處理中心16座,日均處理“會腐爛”垃圾200余噸,實現生活垃圾減量50%以上……如今,加百列已成為浦江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中堅力量。公司董事長張沖是省特聘專家、“省千”人才,也是在外浦江籍人才回歸的典型代表。
今年以來,浦江注重發揮在外人才較多的優勢,以鄉情鄉愁為紐帶、以產業提升為依托、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構建起引智全方位、服務全周期的人才回歸生態體系,打造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截至目前,該縣已建立在外人才名錄庫并收錄2066人,引進人才創業創新項目15個,舉辦“智匯浦江”主題論壇等技術洽談活動52場。
“每一個人為家鄉做一件事、出一份力,就能激蕩起浦江發展的不息漣漪……”在今年國慶期間舉辦的浦江第三屆博士論壇上,浦江縣博士聯誼會發出了“每年我為家鄉做件事”的倡議。短短十幾天時間,就收到相關發展建議31條。
“在外人才聯絡站也是我們凝聚鄉情、呼喚人才回歸的重要平臺。”浦江縣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充分發揮北京、上海、武漢、南京等10個在外人才聯絡站和浦江縣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聯誼會的橋梁作用,浦江籍人才不斷集聚,項目資源持續對接,今年來,該縣已舉辦相關活動25場。
為搭建好回歸人才施展拳腳的廣闊舞臺,浦江堅持項目引進和本土培育兩手抓,以產業提升促人才回歸、以項目建設促智力凝聚,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人才反哺家鄉。浙江百川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營光電線纜的研發及制售,如今已成長為浦江的龍頭企業之一。來自東北大學的浦江籍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光明,主要研究領域是材料、冶金等,高度對口的專業,讓雙方很快擦出了火花,成功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牽引下,浦江高速度、低成本的人才創業創新生態逐漸形成。從為回歸人才開通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到設立專門的人才工作站和服務專員,從推出回歸人才優先入住人才公寓政策,到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代理服務、待遇兌現等一站式服務,人才回歸的環境還在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