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引鳳棲畫城 創新創業在桐廬 |
|
|
|
浙江在線11月8日訊 桐廬,蘊含著“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的美意,是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的靈秀之地。 桐廬縣委、縣政府明確提出——深刻認識人才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既要以優美的生態環境、優越的人文環境引人留人,更要以優良的創業創新環境引人留人。近年來,桐廬以建設“美麗中國桐廬樣本”為信念,聚力打造一流人才生態,加快構筑杭州西郊人才高地,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好平臺 引人才 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澤為學科帶頭人的浙江大學高溫合金研究所,為桐廬搶占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地提供智力支撐; 俞夢孫院士工作站在健康小鎮啟動,為構建人才與項目協同創新發展新格局提供新平臺,健康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中國造血干細胞之父”、中科院院士吳祖澤在“雙創大會”上簽定2100萬元的政府產業引導基金投資項目,助推桐廬生命健康產業發展…… 近年來,人才紛至沓來,桐廬更加堅定:人才看重的不僅僅是薪酬待遇,更是干事的舞臺、發展的平臺。 圍繞“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目標,桐廬不斷做優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務區等產業平臺,統籌推進健康小鎮、智慧安防小鎮、微創外科醫療器械小鎮、“春江渡口”雙創中心等特色平臺建設,為人才提供更多發展空間。 聚焦大智造、大健康、大旅游和文化創意、生產性服務、現代農業等產業,大力引進與產業發展高度契合的高層次人才,不斷激發“引進一個高端人才、帶來一個創新團隊,做強一家企業甚至催生一個新興產業”的鏈式效應。 登高望遠,統籌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是做好新時期人才工作的必然要求。桐廬在硅谷設立美國桐廬創新中心,還將“招才驛站”的牌子掛到了英國、德國等地,聘請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專家學者作為“招才大使”。 去年以來,已吸引了美國四院院士萊諾伊·胡德等3000余名海內外人才前來考察對接,東芝水電設備(杭州)有限公司的外籍專家戶田一典還被聘為杭州市外國專家“錢江友誼使者”。 好政策 育人才 引才講究精準發力,育才貴在厚積薄發。 近年來,桐廬大力開發培育本土人才,在優化人才存量、提升人才質量上狠下功夫—— 面向“名校優生”推出黨政儲備人才培養工程,這幾年,桐廬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招錄了26名優秀青年人才,并打造了導師幫帶、輪崗交流、基層實訓班鍛煉等特色培養方案,目前已有10人走向領導崗位。 挖掘重用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絕活的“土專家”“田秀才”,扶持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新型職業農民:在廣袤的田野,涌現出了“安廚電商”創始人王曉楨、“鳳棲玫瑰園”創始人黃偉舜等一批優秀創業人才,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發揮“三通一達”民營快遞優秀企業家作用:通過舉辦快遞研修班等形式,促進“政府-產業-智庫”三方聯動,為人才培育、快遞產業發展提供新動力。 依托杭州商學院、杭州技師學院等院校:以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模式為本土人才成長提供新載體;深入實施大學生“留桐融桐”計劃,讓大學生在桐廬扎根成長。其中,來自杭商院的林志輝和湯政超,分別在畬鄉莪山創辦企業,撒下了創業的種子…… 不僅如此,桐廬還充分發揮企業育才主體作用,企業根據發展方向著力培育緊缺急需人才,根據崗位需求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其中,“康基醫療”組建了超過企業全員1/5的技術質量團隊,堅持每年研發經費投入不少于當年銷售收入總額的4%。 來自“桐君堂”的申屠銀洪和世界技能大賽冠軍蔣應成,獲得了“杭州工匠”榮譽。在他們身上,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好機制 用人才 如今,在桐廬各地各部門“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意識持續增強,在“抓發展必須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發展”上日益達成共識,帶頭招攬人才、帶頭當好“店小二”。 從傳統“我有什么、提供什么”向“你要什么、提供什么”的服務理念轉變,桐廬精準發力,建立全方位的人才服務體系,讓各類人才在桐廬安居樂業、創新創業。 在創新人才評價機制上,首次開展人才分類認定,打破唯學歷、唯資歷、唯職稱的偏見,將薪酬待遇、企業貢獻作為人才評價標準,截至今年10月,認定各類人才763人。其中B類人才4人、C類人才9人、D類(包括視作D類)人才30人、E類(包括視作E類)人才224人、F類人才496人。 在后勤保障上,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發放人才精英卡,開通人才子女入學“綠色通道”,幫助解決了150多位人才子女的入學問題,讓人才留得安心。著力優化人才安居環境,打造“梧桐居”公共空間,經常性組織包餃子、讀書會、籃球聯誼賽等活動,豐富人才生活,讓人才住得開心。成立“君山引鳳”人才聯誼會,實現人才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擴大人才朋友圈,讓人才過得順心。 在自身建設上,不斷提高人才工作國際化水平,加強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率先在杭州地區舉辦人才工作者培訓班,利用周末時間充電,舉辦人才英語秀,發掘語言專業人才,造濃人才國際化氛圍。 這,是政府有形之手的協同配合。 “合摩科技”是一家資深的“互聯網+人才資源服務”公司,自上半年簽約落戶迎春商務區以來,項目注冊、建設、運營等各項工作不斷加速。既能幫助自由職業者解決稅務、社保等問題,也能為共享經濟平臺解決招聘、培訓等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企業充分發揮引才育才主體作用,積極搭建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創新研究院等平臺,踴躍參與人才賽事、技術路演、人才推介等活動,可謂如火如荼。 這,是市場無形之手的比學趕超。 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同向發力,營造一流人才生態才有強大合力,服務人才、愛護人才、尊重人才的發展環境才是更具感召力的“軟實力”。 詩鄉畫城,瀟灑桐廬,風景這邊獨好;人才福地,創新熱土,富春自古繁華。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桐廬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延攬四方英才,揚帆起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