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30日訊 根據省委“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要求,今年5月以來,我深入鸕鶿、英川、東坑、大均、澄照等5個鄉鎮13個行政村,訪談農戶32戶,召開座談會6個,深入調研一年來鄉村干部“大趕考”推進情況、群眾反響以及存在的問題,為下階段完善“大趕考”工作機制、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提出對策建議。
一、鄉村干部“大趕考”基本情況
2017年5月份以來,景寧縣以習近平總書記寄予畬鄉景寧的“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殷切勉勵為主題,在全縣部署開展創新實干“大趕考”,探索解決部分干部“等靠要”思想、“庸懶散”作風和“為官不為”現象。一年來,通過使命引領、氛圍營造、目標管理、比學趕超和結果運用,鄉村干部“大趕考”有效推動鄉村組織振興,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
(一)“對標比曬”明目標,推動了農村基層組織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一是推動了工作落實。“大趕考”將上級要求與村社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從趕考目標制定、審核到最終評判,都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評判,得到絕大多數群眾支持。比如,“大趕考”推行前,鄉鎮(街道)單向下達“三改一拆”任務。“大趕考”推行后,很多村將美麗鄉村建設列為趕考目標,涉及的拆、改、建都經過反復討論、自主作為,有效推動黨委政府重點工作的分解落實。二是激發了干部動能。“大趕考”為鄉村干部搭建了干事創業的平臺和比武競賽的擂臺。很多鄉村干部表示,現在的壓力既來自村內也來自村外,激發他們開動腦子、甩開膀子加油干。三是擴大了基層民主。據統計,村社在制定“趕考”目標過程中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平均達到3.2次,真正形成“村級事務村民議”的民主氛圍。同時,曬目標促進了農村“三務”公開。
(二)“爭先趕考”抓落實,增強了農村基層工作落實的針對性實效性。一是形成了“一線”工作的鮮明導向。在村社“大趕考”中,各級領導都把基層作為“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的主陣地,主動與村社干部一起推進“大趕考”。一季度全縣黨員評議,村黨組織滿意率在95%以上,村民委員會滿意率93%以上,同比大幅增長。二是打通了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大趕考”有效破解了以往工作存在的“縣級層面熱、鄉鎮層面涼、村級層面冷”不良狀況。三是提升了鄉村干部的執行力。“大趕考”促進了農村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村民委員會自治功能發揮,增強了農村社區干部駕馭全局、化解矛盾的能力。
(三)“考核評比”促成效,促進了農村基層工作考核的公平公正公開。通過過程考核、績效掛鉤等措施的落實,260個村社設定“趕考”目標1896個,如期完成1875個,完成率98.9%。一是推動了綠色發展。鄉村兩級緊扣群眾發展意愿和需求,積極調整產業布局,致力推動綠色發展、科學趕超、生態惠民。二是改善了人居環境。把古村落保護、村莊整治納入趕考目標,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力度,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全縣初步形成了十大畬寨線、最美東景線、甌江濱水線等鄉村旅游線路。三是促進了農民增收。低收入百姓增收、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工作抓得更加扎實,實現了由輸血為主向村級自主施策、長效增收轉變。
二、“大趕考”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通過鄉村干部“大趕考”,景寧鄉村干部作風面貌整體上發生了重大變化,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越來越多。在調研過程中,也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部分鄉村干部思想意識沒能轉換到新時代新要求上來,新思想新理念武裝頭腦還需要加強;部分鄉村干部責任擔當不夠,遇到急事難事“躺、推、拖”的現象仍然存在;部分鄉村干部素質能力較低,工作方法簡單,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不能有效組織群眾。
從鄉村干部“大趕考”推進情況看,存在四方面需要持續改進的問題。一是目標設置的科學性與精準性有待加強。部分趕考目標脫離村情實際,科學性和精準性不夠;部分村社把趕考目標和常規性工作混淆;有的過于追求目標數量,忽視目標質量。二是群眾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待加強。外出群眾主動回村參與“大趕考”的積極性不高;部分村社黨組織戰斗力不強,對“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理解不深,不能有效引領群眾同心干、加油干。三是成效認定的公平性與嚴謹性有待加強。部分趕考目標的成效認定主觀隨意度大、標準難以統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平性;有些趕考成效由鄉鎮班子評價,考“存量”為主,先天條件好的村得分高,不能有效激勵后進。四是指導服務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有待加強。部分縣級部門偏重安排項目資金和分配工作任務,過程指導相對欠缺;有的部門和鄉鎮(街道)責任往村社推,下鄉進村調研指導少之又少,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指導不到位。
三、下一步對策與建議
圍繞鄉村振興總要求,著眼于全省同步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深入推進“大趕考”,以鄉村組織振興促進打開“兩山”新通道,富民興縣再趕超,建設美麗幸福新景寧。
(一)服務鄉村振興、走在前列這一大局深化“趕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持續深化“大趕考”,全面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不斷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著力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持續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二)緊扣“志不求易、事不避難”這一主題深化“趕考”。“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景寧的特別叮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特別關愛,不負上級黨委政府的特別扶持,立不求易之志,干不避難之事,持之以恒深化“趕考”,不懈怠、不停歇,強化擔當,攻堅克難,唱響創新實干最強音。
(三)抓住機制創新、組織有效這一關鍵深化“趕考”。“大趕考”本質上是機制創新,是激活組織整體效能的方法探索。要認真總結“大趕考”,不斷完善“以質量為前提”的目標評價機制、“以賽場為課堂”的干部培養機制、“以問題為導向”的責任傳導機制、“以實績論英雄”的考核激勵機制,使“大趕考”更加科學,效果更加明顯。
(四)圍繞活力激發、能力提升這一根本深化“趕考”。以“大趕考”凝聚人心、提升信心,積極鼓勵和引導鄉賢能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回歸鄉村、投身田野,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一步完善農業農村引才留才政策,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把 “大趕考”打造成鄉村干部干事創業的大舞臺、本領錘煉的大熔爐、能力提升的大平臺。
(五)鎖定干部盡力、群眾滿意這一標準深化“趕考”。檢驗“大趕考”成效的最終標準是群眾滿意。要引導黨員干部持續投身“趕考”,不斷激發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穩人心的工作,多做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的工作,努力實現畬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畬鄉景寧的“發展指數”,贏得畬鄉百姓的“幸福指數”。
【作者為麗水市副市長、景寧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