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光明的守護者——溫醫大眼視光學科40年勇攀學術高峰紀事 |
|
|
|
一條光影長廊,右邊是近200年來世界眼科發展的座座里程碑;左邊是上世紀70年代至今,眼視光學科“溫州模式”走過的難忘歷程。 在前不久結束的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20周年院慶上,院史館內裝點一新的時光長廊,懷舊的物件照片、科研資料,吸引了不少參觀者。他們中,有頭發花白的老者,回顧著學科發展之路感慨萬千;也有跨洋而來的國際友人,感受著邁向世界的中國腳步。 溫州的眼視光學科為什么受人矚目?改革開放40年來,一種“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精神,促成了一件在世界上并無先例的事—— 一種精神 催生眼視光學 1978年10月,一個僅有一間辦公室、兩張辦公桌和兩個書柜的“眼科光學研究室”在原溫州醫學院成立,5名從全國各地而來的有志青年成為這里的首批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眼科學家繆天榮。 那時的溫州,還沒有專門的眼科醫院,學科建設在艱難的物質條件下從零起步。由于經費匱乏,研究室成立之初并沒有像樣的儀器設備,師生們不斷鉆研書本知識,自主研制了裂隙燈顯微鏡、眼壓計、角膜曲率計、攝影驗光儀、嬰幼兒驗光儀、眼底鏡等學科“常規武器”。1980年,研究室更是在國內較早開始了視網膜對比敏感度儀的研制。 第一代研究生王光霽于1983年留美歸國,是現溫醫大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的師兄和老師,兩人經常一起做課題,有時大量普查資料,還相約外出采集,晚上回實驗室分析研究。離開研究室時,往往已是夜深人靜,靜悄悄的校園內,常常閃過兩個“翻墻而出”的年輕身影。 1986年,王光霽和瞿佳赴深圳參加一場學術會議。在長達十幾個小時的綠皮火車旅途中,兩位年輕學者反復討論著一個世界性的學術問題——在美國,誕生了百年之久的眼科和視光學科,為何始終獨立發展、沒有交集,甚至處于無序爭斗中? 眼為器、視為本、光為用。雖然國際上并無先例,但是一旦兩種學科巧妙融合,將同時實現維護、治療、康復視覺等功能。 “美國人做不了的事,我們為什么不做?”“為什么不能建立一個中國特色的學科?”…… 這次熱烈的討論持續了數天。當時,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已經吹遍廣東,看著面貌一新的深圳特區,兩位心潮澎湃的青年萌生了“做中國自己的眼視光學科”的想法。 回到溫州后,王光霽和瞿佳就通過學校向省教育廳提交了設立眼視光學科的申報,1988年學科獲批。 “我們一直在爭議中不斷發展。”瞿佳回憶道,眼視光學的設立一度受到質疑,直到1997年,他應世界視光學會的請求,首次向世界詮釋了視光學的中文定義。2012年,眼視光醫學正式納入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如今,在溫醫大眼視光學科的推動和促進下,北京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等全國50多所高校相繼借鑒溫醫大眼視光模式成立了眼視光本科專業或學科。 醫教融合 邁向學術高峰 上世紀90年代,一本國際視光學專業學術雜志曾刊登了一幅中國地圖,圖上僅標注了3座城市:北京、上海、溫州。溫州以何與北京、上海并列?在那本雜志上,溫醫大眼視光學科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這個領域的“中國溫州模式”。 在溫州醫科大學內,伴隨一座座醫學和教學科研的建筑拔地而起,師生們也向學術高峰發起沖擊。1988年,溫州醫學院創辦眼視光學系,同一時期,學校附近辟出一間兩三個門面的視光門診部,就是在這里,眼視光學系的老師帶著勤奮的學生們,開始了臨床帶教與實踐。 越來越多的學生有臨床實踐的需求,于是,門診部不斷擴大,直到1998年,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落成,這家集眼病診療和視覺功能矯治于一體的眼科醫院,填補了省內沒有眼科專科醫院的空白。 作為眼視光高等教育的創新者,溫醫大眼視光學院一直注重專業人才培養,首創眼視光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推動眼視光人才培養的規范化和標準化。至今,溫醫大已培養了4000余名眼視光人才,占全國眼科醫師的近十分之一,他們從事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成為國內眼視光學醫療、教育、專業技術、行業企業的骨干力量。 與此同時,40年來,溫醫大眼視光學專注科學研究。結合眼科學與視光學優勢,聚焦解決視覺遺傳和發育、視覺功能和視光學、主要眼病的發病機制和診治三大方向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及關鍵技術問題。醫院也因此先后獲批建設衛生部視光學研究中心、國家眼視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眼視光學和視覺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要科研平臺。 2018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隆重舉辦。會議前期,博鰲超級醫院啟用,溫醫大眼視光醫院以博鰲國際眼視光眼科中心為主體成為全國眼科唯一入駐超級醫院的眼科機構。 搭乘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溫醫大眼視光充分發揮國際化作用,啟動境外教育合作項目,足跡遍布美國、英國、瑞典、波蘭、澳大利亞等,學校留學生人數位列全省第一。 一份初心 走向光明之路 今天,逐步走向世界的溫醫大眼視光醫院內,還珍藏著一張特殊的中國地圖。在這張版圖上,記錄著過去10年內,一支公益團隊走過的千山萬水。 2009年12月,由溫醫大眼視光團隊負責實施的防盲治盲公益項目“明眸工程”在貴州畢節啟動。至今,“川藏青高原光明行”已進行到第7個年頭。近10年,溫醫大眼視光人在全國行走了200萬公里,足跡遍布17個省市,為100余萬人開展了免費眼部篩查,為2.3萬人進行了免費眼科手術—— 2010年6月,“明眸工程”走進青海。年僅13歲就患有嚴重先天性白內障的藏族少年昂達娃幾近失明,接受了溫州醫生的復明手術后,昂達娃的左眼重見光明。 今年7月,貴州安順的張亞梅、劉會蝶趕來溫州,向為他們做復明手術的醫生、資助醫療費用的企業負責人以及義工等愛心人士道一聲感謝。 …… “每一位患者復明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謝謝溫州醫生’。”“明眸工程”的參與者、溫醫大眼視光醫院白內障中心副主任徐栩深受感動。 責任與擔當,也促使溫醫大眼視光團隊成為視覺健康的“守衛使者”。目前,醫院正依托“互聯網+醫療健康”解決眼科醫生分布和醫療水平不均衡所導致的看病難問題。 “你好,請分析下患者眼科疾病情況。”屏幕這頭,是溫醫大眼視光醫院門診室;屏幕那頭,2000公里外的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患者正在接受治療。現在,這樣的遠程門診,每周都會在溫醫大眼視光醫院開展。科學技術“頂天”,醫療服務要“立地”。溫醫大眼視光醫院防盲治盲辦公室主任涂昌告訴記者。 正是這樣一份回饋社會的初心,讓溫醫大眼視光學科的光明之路越走越寬。如今,一張眼視光優質醫療服務網覆蓋全國——為了防控青少年近視,從2012年起,溫醫大眼視光醫院牽頭開展“校園視覺關愛”項目,已累計為110所學校的6萬名學生提供視力普查,免費配鏡超過2500副。2017年,醫院門診量近80萬人次,開展手術5.5萬例。目前,全國各地已開出成千上萬家眼視光醫院、門診部。2018年,醫院攜手全國1500余家醫療機構成立“全國眼視光專科聯盟”,各地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眼科健康服務。 “未來,醫院將繼續緊跟國際前沿醫療步伐,建設一流的眼視光學科中心,努力為人民提供集眼病預防、診療、康復和眼保健于一體的優質醫療。”溫醫大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