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臺在中心 后臺在嘉善 嘉善:“人才飛地”集聚“最強大腦” |
|
|
|
近日,浙江省嘉善縣首個在滬“人才飛地”項目——嘉善國際創新中心(上海)成功簽約多個科技人才項目,并進入成果運轉階段,以實際行動縱深推進滬善協同創新模式。而嘉善首個海外“人才飛地”——嘉善國際創新中心(荷蘭)也捷報頻傳,已有不少科技人才項目落戶,并以荷蘭為支點,撬動“一帶一路”沿線創新合作。嘉善“人才飛地”的順利運作,標志著嘉善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人才工作進入實質性施行階段。 為了更好地發揮一體化示范區和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雙示范”作用,嘉善提前布局,深入全球科技創新“腹地”,分別在上海、荷蘭建立國際創新中心,于今年3月和6月揭牌使用。“人才飛地”為嘉善“高質量”與“一體化”發展提供“最強大腦”。 嘉善將國際創新中心作為今后長三角一體化人才工作新主場,以匯聚全球頂尖創新資源,形成聯動網絡,為創新發展集聚新動能。一方面,嘉善打破等待資源上門的被動模式,零距離對接國際知名創新型國家和地區優勢資源,深度融入全球創新鏈,并探索“孵化在中心、產業化在嘉善”“研發在中心、生產在嘉善”“前臺在中心、后臺在嘉善”的協同創新模式,著力打造成高端人才創業集聚中心。另一方面,嘉善及長三角區域各城市都可以通過國際創新中心實現資源共享,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人才飛地”項目不僅能享受嘉善“同城待遇”,還能領取“特殊待遇”。入駐嘉善國際創新中心(上海)的項目,除享受與嘉善人才項目一樣的“同城待遇”外,嘉善縣還量身制定了“創十條”政策,在優秀人才獎勵、創新券獎勵、人才住房券獎勵等10個方面給予“重金支持”,打造“人才飛地”的升級版,吸引高端人才項目集聚。而嘉善依托國際創新中心(荷蘭)平臺,加強“一帶一路”沿線人才項目創新合作。 “嘉善既著眼于事關人才事業發展的‘大事’,又著力辦好人才住房、子女讀書等‘關鍵小事’,讓人才在嘉善找到歸屬感、成就感、獲得感。”嘉善縣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如針對頂尖人才,嘉善還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每人給予不低于200萬元的工作經費和800萬元的獎勵補助。對成長性好和業績突出的團隊項目,通過“一事一議”,根據實際需求予以不超過1億元的滾動支持或追加資助,真正實現精準化、精細化招攬人才。 近日,新落戶的挪威醫療項目正是看中了嘉善國際創新中心(上海)的無限潛力,來中國布局未來產業發展。“進入中國市場創業創新,讓我們感受到了嘉善的獨特優勢,享受到上海資源的同時,卻能以嘉善價格創業。”新落戶嘉善國際創新中心(上海)的挪威醫療項目負責人感慨道。該項目是歐洲頂尖遠程醫療軟件平臺,醫療服務供應商可以遠程為病人進行診斷與看護。同時,該平臺還整合了一系列硬件健康檢測終端,可以監測病人的血壓、血糖、血氧等指標。目前,旗下產品與系統方案已經得到挪威及歐盟的認定。 據了解,自今年5月,“創十條”政策頒布以來,已有90余個科技人才項目有意向落戶嘉善國際創新中心(上海)。目前,復旦大學生物技術中心、上海市增材制造研究院、SIME醫療、EditorAI丹翰智能、EyeStrobe-浙江閃目科技、博升光電、旺微科技等已簽約落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