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等候27年的“媽媽”,一個闊別27年的擁抱,一張期盼27年的全家福……連日來,這些幸福的畫面久久縈繞在紹興市柯橋區稽東鎮陳村村的易大姐心頭,交織著濃濃的欣喜與感動——“黑戶”二十七載的她不僅將收獲自己的“身份”,還找到了失聯許久的家人。“以前只聽說過‘最多跑一次’,體驗過才知道有多好!”易大姐這句感慨的背后,是柯橋公安民警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初心與使命。
據了解,在主題教育中,柯橋公安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增強“三服務”意識,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想辦法解難題。紹興市公安局柯橋區分局稽東派出所針對山區交通不便,留守中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辦事不方便的現狀,推行民警走村入戶“坐診”“巡診”機制,在調研掌握社情民意的同時,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易大姐的黑戶問題,就是轄區民警在“巡診”時發現的。“我出生在云南魯甸,1992年因老家受災,外出謀生,最后來到稽東鎮,在這里成了家。”易大姐說,27年來,生活在山區的她和老家失去了聯系,一直都沒有重視辦理落戶手續這件事,也未取得合法的身份證件。
了解到情況后,稽東派出所民警決定幫易大姐解決戶口問題。第一步,得先找到原籍。由于易大姐對老家的相關信息掌握不全,加之時間久遠,她所能提供的線索只是一個模糊的地址和親人姓名。
“硬著頭皮查,不給群眾解決好,心里總歸不踏實。”稽東派出所民警在公安信息網中逐一排查。在打了上百個電話后,終于有了消息——易大姐遠在云南的弟弟聯系上了。接著,民警又得知易大姐80多歲的老母親尚健在。“媽媽聽到這個消息后,眼睛都紅了,我知道,她每天都在想念家鄉,想帶我見見外婆。”易大姐的兒子說。
然而,尋親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云南當地派出所告知,易大姐因失蹤導致戶口未錄入到常住人口信息系統,需本人回到當地補錄戶口。她文化水平低、表達能力弱,又沒有戶口簿和身份證,乘車到千里之外的老家補錄戶口、辦理戶籍遷移,成了一個大難題。于是,民警決定專程陪易大姐跑一趟云南。在經歷整整20個小時、輾轉7省、跨越2100多公里后,易大姐在警方的幫助下,順利“認親”。
“媽媽,我好想你!”當易大姐按照當地風俗,將返鄉路上親手縫制的布鞋為老母親穿上時,全家人喜極而泣,并連連道謝,感謝民警為他們不辭辛勞地奔波。
接下來的幾天里,稽東派出所開通“綠色通道”,在最快的時間內幫易大姐“安家落戶”。“易大姐,你的新身份證馬上就能辦下來,今后還能享受到農村醫保等。”這些都讓這個樸實的農家婦女難掩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