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義玲向客商介紹舟山港綜保區。
曾經,她站在世界第一加油港——新加坡港的高處,遠眺各國大小船舶穿梭,一眼望不到邊,不禁感嘆:要是舟山港也能有這樣的陣勢,那該多好。
如今,舟山已躍升全國第一大供油港、躋身世界十大供油港,這背后,有著她與同事們的辛勤付出。
從大學老師到掛職干部,從杭州到舟山,從門外漢到業內專家,作為支持舟山群島新區開發建設的首批“百人計劃”下派人才中年齡最小的掛職干部,崔義玲用自己的敬業奉獻,書寫了出色的人生答卷。
很多人表示不解:2013年,在崔義玲掛職期快滿時,為何主動放棄杭州令人稱羨的大學教師工作,選擇留守海島?“新區的機會,舟山港綜保區的干事氛圍和諧、融洽、有勁。”崔義玲這樣回答。
剛到舟山,崔義玲就被安排在舟山港綜保區籌建辦任辦公室副主任,參與綜保區籌建初期的一系列工作。舟山港綜保區肩負著舟山群島新區“對外開放主平臺、改革創新主陣地”的艱巨任務。作為浙江省第一個綜合保稅區,舟山港綜保區的籌建可借鑒經驗不多,申報程序、規劃面積、功能定位、建設標準等一系列問題都亟待明確。然而,崔義玲所在團隊卻敢啃“硬骨頭”,迎難而上。
上午坐飛機、下午調研、晚上討論、凌晨撰稿,是崔義玲繁忙工作狀態的形象概括。就這樣,崔義玲所在的團隊用9個月“拼”出了原本至少需要1年時間的申報任務。2012年9月29日,舟山港綜保區批復設立,為新區打開一道開放閥門,也為后來浙江自貿區落地舟山打下了基礎。
也就是在那段時間里,崔義玲提出“繼續留下”的申請,還說服在上海工作的丈夫來舟山安家。
舟山港綜保區獲批后,如何依托舟山海港優勢,發展新的產業,是崔義玲思考的問題。經過到新加坡等地的考察和縝密的分析,崔義玲等提交了一份詳實的報告、科學的建議:利用進出舟山海域國際船只眾多的優勢,發展舟山保稅船用燃料油服務業。
2014年至2016年,崔義玲擔任舟山港綜保區口岸事務管理局副局長,重點拓展了這項業務。這期間,她的團隊為了摸清實情,多次出海勘察。也就是這樣一次次的出海磨礪,令他們“闖”出“外錨地供油”“跨關區供油”“一船多供”“保稅燃油混兌調和”等一項項全國首創的新服務。與崔義玲共事多年的舟山港綜保區副調研員董振波說,她有思路、有想法、有能力,積極肯干,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
在崔義玲負責該項業務期間,舟山保稅燃油直供量從2013年的41萬噸提高到2015年的94.2萬噸。
2018年初,崔義玲又收到一紙調令,調任物流貿易局副局長,主持工作。招商重擔,落到了她的肩頭。
帶著難題,崔義玲和團隊制定招商激勵政策,提出招商轉型方案,不僅追求數量,更追求質量。組建“專項招商小組”,搶抓浙江自貿區“先行先試”機遇,在全國第三批自貿區中率先復制開展了“進口非特化妝品備案”業務,更在此基礎上,將新品化妝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從1年多縮短至3個月內,今年1月至5月已引進64家化妝品貿易企業。
6月28日,崔義玲再次回到“老東家”,干起“老本行”,擔任口岸事務管理局局長,而這時,她已扎根舟山整整8年零3個月了。
“這幾天,我正在銜接保稅船用油供應全流程調度監管系統的升級開發工作。”1個月不到,崔義玲早已進入角色,“根據企業需求,我們今年要繼續開辟新錨地、簡化加油手續、創新通關政策。”